企业邮箱 RSS订阅
“大国工匠”精神▕ 几十年坚守为中试——张天祥
时间:2021年09月09日  点击率:   

张天祥(1939——),男,汉族,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厂长。党的十四大代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几十年坚守为中试

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主业任务大幅下降、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职工队伍出现不稳定的严峻形势,四○四党委果断提出,必须要走“以核为主、多种经营”的道路,并且在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力争五年建成支柱民用物品项目,用七至十年时间建成一个以核为主的新型企业的发展设想。

设想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厂职工的一致支持,抓中试项目建设这副担子就落在了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张天祥的肩上。

“设计和决策要实事求是,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计划是好,但实施起来真难。四○四转民支柱性项目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在立项时受国家项目调整影响,审批暂时停滞了。张天祥一班人内心焦急,但他们始终坚信,后处理技术和能力的建设对我国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要守住四○四核基地,必须守住这个项目!

随后,张天祥带队前往北京,每天一个单位接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连一个部门地跑,递交可行性报告材料、耐心解说……1985年盛夏时节,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内心焦急,汗水顺着张天祥的额头直往下淌。上级部门同志接待张天祥时,看到他两鬓的白发、干裂的嘴唇、焦急的表情,一边递水,一边说:“别太着急,先喝点水,我们一定会认真研究考虑的。”“没事没事,我们有信心等待组织的审核。”张天祥淳朴的河南乡音中透着一份笃定和执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家对中试厂的建设给予了肯定和支持,1986年批准了项目建议书。1991年,项目的第一个子项动工建设。为了适应核电发展的新形势,张天祥大胆地对原来工程立项时一些不合理的初步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他说:“我们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决策,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要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给国家造成损失。”

“深入现场可以把问题解决得快一些、好一些”

作为我国第一座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中试工程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十几年来,张天祥绝大部分时间都和科研人员一起坚守在现场。有一次,某工序运行一直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张天祥几十次下现场,指导制订整改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他说:“在测量技术还不太先进、工作经验还不丰富时,很多问题需要通过比较来解决。也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掌握事物的细微变化,从而搞清问题的根源。”

2005年,已过花甲之年本该退休的张天祥受聘担任四○四科技委主任。他和一线职工一起跑现场、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分析工艺参数、开展实验硏究、探讨技术问题。为了一个数据,他可以不吃不睡;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可以几天几夜守在岗位上。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010年12月21日,历经24年的坚守,24年的等待,中试厂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先进后处理工程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研究实验平台。

“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就能见到成效”

1993年5月,另一个重点项目山海关工业公司柠檬酸厂正处于安装调试的紧张阶段,安装公司在电气、仪表方面还未交工,现场管理较乱。年过半百的张天祥深入厂子,每天扎在一线坐镇指挥,召开碰头会,处理问题限期整改,第二天检查落实,很快理顺了程序,加快了项目进度。

大家都知道张天祥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招待所的同志怕他回来吃不上热乎饭,便一个小时热一次地等他回来。晚上十点热了一次,十一点热了一次,十二点又热了一次,他还是没回来。招待所的同志以为他不回来了,关了大门,谁知后半夜他才回来。7月6日,该厂实现了投料试生产一次成功,拿出了合格产品。

朝迎曙日升,暮送夕阳下。几十年来,张天祥已由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的誓言仍在,他对核事业的热情丝毫不减。

供稿:404

  • 上一篇:
  • 下一篇: